2011年12月11日,由中国力学学会、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研讨会暨纪念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大会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举行。当天正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又恰逢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之际,在北京航天城举行此次研讨会具有特殊的意义。来自中国科学院、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航天科技集团、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力学学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大学、北京101中学钱学森班等多家单位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长李家春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原总师王永志院士、总装科技委李济生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余梦伦院士、中科院空间中心魏奉思院士、探月工程原副总师陈炳忠、总装科技委隋起胜、探月工程总师吴伟仁、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龙勉、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副总师朱民才、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副台长廖新浩、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秘书长杨捷兴、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工程总体室副主任张丽艳等应邀出席会议。
本次研讨会开幕式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刘清华书记主持。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陈宏敏主任致欢迎辞。李家春院士作为特邀专家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鉴于钱学森先生在应用力学的精深研究和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50年来我国航天工程稳步发展,举世瞩目。钱老十分关心青年人成长,晚年提出了“钱学森之问”。中国力学学会与清华大学在两年前开展的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就是为了激发青年科技工作者对于航天的兴趣,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这一活动也将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深空探测事业的发展发挥作用。随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杨捷兴秘书长介绍了“钱学森星”的发现和命名的过程。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吴季主任介绍了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历程。开幕式的最后,中国力学学会龙勉副理事长宣布第三届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获奖名单,并进行了颁奖仪式和赠书仪式。
开幕式结束后,进入了大会特邀报告环节。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唐歌实研究员做了“绕月探测工程轨道确定及控制技术”的报告、清华大学李俊峰教授做了“探空探测轨道设计中的难点与挑战”的报告、载人航天办公室张丽艳研究员做了“国外载人登月计划及其启示”的报告、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平劲松研究员做了题为“嫦娥一号重力场新发现月球质量异常盆地”的报告。当天下午,各支代表队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学术交流与讨论,大家共同分享竞赛中的心得和体会,研讨气氛热烈。
第三届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以太阳系8大行星和小天体探测为背景,通过设计最优的控制策略和飞行轨道,利用携带的推进剂,以有限推力或脉冲推力方式实现对太阳系8大行星为主的探测。为了纪念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特别将飞越“钱学森星”作为探测目标。本次竞赛通知于2011年2月发出,3月20日公布竞赛题目,截止到5月共有11家参赛单位提交了竞赛结果。经过评委会审核,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得第一名,南京大学天文系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获二、三名。
相关新闻报道:
中国力学学会前任理事长李家春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上届冠军队清华大学向本届冠军队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移交流动奖杯